碳費費率六年倍增 考驗產業界

經濟日報 記者邱琮皓/台北報導
台灣討論碳費費率至少兩年有餘,如今端出起徵費率300元至500元,並喊出2030年後,費率就要一舉提高到1,200元至1,800元,短短六年間,費率就要增至二倍以上,考驗產業界的接受程度與適應力。

若借鏡他山之石,與台灣制度最相近的是課徵碳稅的新加坡。新加坡早在2019年開始課徵碳稅,起徵稅率每噸5星元(約新台幣123元),持續到2023年,自2024年才調升至每噸25星元(約新台幣614元),並規劃2026年調升至45星元(約新台幣1,106元),2030年並以50星元(約新台幣1,230元)至80星元(約新台幣1,966元)為目標。

換言之,觀察新加坡實施碳稅制度,最低稅率至少維持了五年,等於有了五年緩衝期;台灣啟動碳費制度,著重調和各方意見,但過了許久後,起徵費率300元起跳,起步已經慢了,又要趕在2030年後,與新加坡切齊標準,在追求國際競爭力的同時,如何讓產業能夠順利接軌,將是一大考驗。

產業界認為,碳費制度在六年內費率翻倍,雖然對標新加坡水準,但還要觀察各國相關配套措施,台灣也要有所對應,才能保全台灣國際競爭力。

另外以南韓為例,排放交易價格約216.5元,由於業者可獲得免費核配比例為九成,代表廠商只需要付一成,等於產業實際付出費率為每噸21.6元;至於新加坡每噸碳稅為600元,但會根據廠商提出的減量計畫給予直接減免。

轉貼自: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5612/8217344?from=edn_subcatelist_cate